环境雌激素是怎么导致不孕不育的呢?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环境污染问题亦随之更加严重。人类每年向生活环境内排入大量有害物质,而这些有害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类似雌激素的效应的环境雌激素,这些环境雌激素通常可由工业生产和垃圾制品的焚烧,以及清洁剂和农药残留对于水源和土壤以及空气的污染而产生。

因其较难降解,且能够经生物链的富集作用发生浓缩,此类物质最终通过食物链或者直接接触等各种方式进入机体,影响体内激素的合成、分泌、转运和代谢等,导致体内正常激素水平受到影响,对生殖系统和生殖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。
国外《Ishibashi》等报道称,上世纪的9O年代初,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因高浓度PCBs及二嘌英污染而致使该地区的秃鹫数量急剧减少,生育能力迅速下降,人类开始关注环境雌激素对生殖功能的影响。有报道称,环境雌激素还可能残留于孕妇母体的脂肪组织内,经胎盘直接传递至胎儿体内,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形成较大危害。
大量研究显示,环境雌激素是导致不孕不育发生的危险因素。其中DES一乙烯雌酚; pCBs一多氯联苯;DDT一滴滴涕;DDE-氯二苯二氯乙烯;BPA一双酚A与不孕不育呈现相关性。DES是属于人工合成的非甾类雌激素药物,广泛存在于保健品和食品中,容易蓄积在禽类体内,通过摄入含DES较高的禽类、肉类和蛋类而蓄积体内。
据研究报道所示西方许多国家男性出现精子的质量下降、数量减少、以及隐睾等疾病与DES存在明显相关性。PCBs不但可直接影响雄性动物的精子形成,降低精子质量和活动能力,还可干扰其睾丸的内分泌,使曲细精管形态变化,导致不育。
DDT和DDE的摄人增加了影响精子质量(精子数量、形态和活力)的风险。不孕妇女DDT水平与卵母细胞数量存在相关性。此外,环境雌激素还可能通过受体途径,诱变效应以及对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,从而导致不孕不育等症状的发生。
(文章来源于网络)
相关文章
- 上一篇:甲状腺功能与男性不育有哪些关系?